铸就粮食品牌 赋能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筑梦吉林”乡村振兴与粮食品牌建设论坛成功举办
当前位置: 吉林大米 来源:今日财富报
时间:2022-07-17

2022

07/17

12:25

分享

评论

评论0

阅读 1132

摘要:搭建政府、媒体、企业、高校、社会组织等多方协同平台,推动吉林省乡村振兴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品牌为要。7月16日,“美丽乡村·筑梦吉林”乡村振兴与粮食品牌建设论坛通过线上形式进行。



  本次活动由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和新华社民族品牌办公室共同主办,旨在立足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探讨分享粮食品牌建设成功案例,解码粮食品牌建设全新课题,探索粮食品牌化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共同搭建政府、媒体、企业、高校、社会组织等多方协同平台,推动吉林省乡村振兴发展,加快实现吉林省由产粮大省向粮食产业强省迈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吉林力量。
  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粮食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以粮食品牌建设带动粮食产业发展,已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和驱动力。
  2013年,吉林省做出加快推进吉林大米品牌建设的战略部署,拉开了以“吉林大米”为先导的吉林粮食品牌建设序幕。九年来,吉林省以“品牌做响,品质做优,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为目标,实施创品牌、建联盟、制标准、搭平台、拓渠道“五个一”工程,探索出一条促进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粮道”。



  活动现场,来自粮食领域的各位专家学者围绕“铸就粮食品牌,赋能乡村振兴”主题进行演讲。活动现场还一起沉浸式云游了吉林大米、吉林鲜食玉米原产地,并邀请农业科研院所专家代表、企业代表等对吉林大米、吉林鲜食玉米的优秀品质和丰富营养价值进行了详细介绍。在随后的云端连线环节,多位行业大咖共同参与对话,就品牌建设促进乡村振兴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为品牌引领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论坛声音:


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李继东



  吉林省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和世界黄金水稻带,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肥沃的黑土地,丰富的水资源,充足的光热条件,造就了吉林粮食的优良品质和品牌优势。
  2015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考察时做出“粮食也要打出品牌”的重要指示。七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施以吉林大米为引领的“吉字号”农业品牌建设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吉林大米和吉林鲜食玉米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逐年提升,产品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促进了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
  品牌强,则产业旺;产业旺,则乡村兴。当前,吉林省正在全力打造玉米水稻、杂粮杂豆等万亿级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十大产业集群,迫切需要更多更强有力的品牌引领和支撑。本次论坛打造了政府、媒体、企业、高校、社会组织等多方协同平台,汇聚各方智慧,群策群力,为吉林省粮食品牌建设把脉问诊。通过多方努力,必将把吉林粮食品牌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全国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绿色的吉林粮、健康粮。


新华通讯社党组成员、秘书长  宫喜祥



  国无农不稳,民无粮不安。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做好粮食品牌建设。今天的活动恰逢其时,也为各方合作开启了新篇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产业振兴,特别是粮食产业振兴,而振兴粮食产业的主要抓手就是品牌。粮食品牌既是区域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区域形象、区域文化、农产品品质的反映,更是推动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近几年,吉林省把优质粮食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经济优势,特别是重点打造吉林区域农业品牌,逐步形成了以吉林大米、鲜食玉米为代表的“吉字号”特色农产品IP,成功探索出一条实现粮食安全、农民增收以及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始终走在全国各省区市前列。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是响应品牌强国战略的综合服务体系,将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等国家战略,与吉林省携手推进粮食品牌建设,为中国粮食品牌崛起谱写新华章,为吉林省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  冯喜亮



  乡村振兴,排在首位的是产业振兴,产业要想振兴,打造具有当地特色和竞争力的品牌,是绕不过去的门槛。
  实践证明,打造粮食品牌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减少低端无效供给,提升优质粮食供给效率,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从产区来说,品牌引领的直接作用就是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种粮收益。
  近年来,吉林省大力推进吉林大米品牌建设,通过实施创品牌、建联盟、制标准、搭平台、拓渠道“五个一”工程,用大品牌统领区域品牌,以区域品牌聚合企业品牌,有效推动了我省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了粮食产业的提质增效,促进了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
  以吉林大米为例,产业链实现有效延伸。随着品牌建设的不断深入,涌现出了松粮集团、好雨农业、舒兰永丰、松江佰顺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其主打产品吉林圆粒香、吉林长粒香、吉林稻花香、吉林小町也站稳了市场。依托这些企业向上扩大种植基地,向下深耕销区市场,有效地推动了上游土地流转、托管和订单种植,下游产销对接和渠道整合,扩大了生产规模,优化了产品结构,提高了经营效益,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共同体。


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原副司长  方言



  产粮大省农业资源相对丰富,如何将资源优势化为产量优势,将产量优势变为质量优势,由质量优势提升为品牌优势,进而转为竞争优势,乃至提高全产业链效益、提高农民收入,是当前产业振兴的重点工作。
  近年来,吉林省积极探索,取得了可喜成就。打造品牌是一个由产品变为商品的过程,加强粮食品牌建设要创新方式,要坚持以品牌化为引领,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要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类型多样的粮食品牌带动产业升级,重点要抓好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在生产体系中我们要注重绿色化、优质化和标准化。同时要注意经营体系,经营体系是提升粮食效益的重要环节,通过合作社可以提高粮食的规模化,实现粮食生产的保姆式服务,对于小农融入大市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合作社在品牌化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创建统一品牌,发展粮食加工、统一销售渠道、提升市场议价能力,实现了品牌效益和产业增值的双赢。另外,品牌建设和粮食生产都要顺应国内外需求结构的变化,特别要顺应国内品种结构需求的变化,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在全社会推动营造强化粮食品牌建设、挖掘粮食品牌价值的良好氛围。


中粮集团对外合作部总监  陈刚



  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农业产业链条上生产、加工、流通三个价值创造环节的碎片化,以及技术、土地、配套设施、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的碎片化。因此,传统行业如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以科技化、数字化作为切入点,一以贯通,赋能发展是必然的选择。
  中粮立足发挥数字科技在生产要素中的优化和提升作用,将科技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传统产业生态链条中,培育新动能,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宝贵经验,努力构建全新的数字粮食产业生态圈。目前,中粮集团坚持发挥深耕农粮领域优势,不断探索服务农业新路,推动实现农民稳定增收、农业提档升级、消费者满意的多赢局面。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原院长、首席专家,求是特聘一级教授  黄祖辉



  要保障种粮农民的收入,提高其种粮的积极性,除了政府的政策支持、补贴、保险体系的完善和建立粮食国内统一大市场外,还需要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主要取决于科技进步,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效率,尤其是在品种技术上实现突破。劳动生产率取决于多种类型的适度规模经营,多元化服务体系的形成。
  要推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一是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二是服务的规模化经营,三是复合型的规模化经营。粮食的复合规模化经营主要适合于土地耕地面积不多,又要提高粮食自给率的地区,主要通过农业制度创新、技术、多种类型的适度规模经营,来提高种粮农民收入和积极性,进而稳定粮食生产。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全部评论
锐评
热门资讯
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