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吉林大地已是天寒地冻,和龙市八家子镇南沟村的桑黄基地大棚里,上百万段桑黄进入了“休眠期”,静候来年的“蓄势待发”。
桑黄产业是经多方调研论证,适宜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多年来,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的带领下,由吉林省科协推动,吉林省农业大学师生长期驻扎,成立“科技小院”,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不久前,和龙桑黄科技小院正式获得中国农技协授牌,源源不断的科技能量正在为八家子的经济发展注入蓬勃动力。
走进八家子镇,道路两侧随处可见“桑黄小镇”的标牌。一座座大棚中,桑黄正满载人们的期待,在科技的沁润下茁壮成长。在这个寒冷的冬季,品上一杯桑黄茶,暖身暖心,就如同这数千亩桑黄,带给这个小镇乃至全中国的惊喜,在田间、在心间蔓延开来。
科技小院成立,探索增收添助力
八家子镇地处和龙市东北部,风景秀丽,森林资源丰富,发展林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直以来,这里以伐木,种植天麻、黑木耳为主,自国家林场改革方案实施后,小镇经济缺乏产业支撑,陷入低迷。如何利用自身优势,走出一条特色产业振兴之路,成为当地考量的重点。
早在多年前,“蘑菇院士”李玉便带领学生踏访全国各地,探索食用药菌在各地的落地发展。在深入八家子地区考察后,依据当地的土质资源和气候条件,确定桑黄产业发展之路,同时团队在桑黄种质资源、品种选育、栽培技术、产品开发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与当地政府、农技协等单位一起促进桑黄产业在这里落地生根。
桑黄,又称“森林黄金”,子实体桑黄是十分名贵的中药,在抗癌抗肿瘤方面,是国际公认的生物领域药用真菌。李玉说,发展桑黄产业,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桑黄菌种非常重要,种质资源就如同手机的芯片,决定着桑黄的品质,同时明确种植桑黄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技术要求,厘清桑黄的有效成分等也同等重要,这是实现桑黄深加工,形成全产业链增值的前提条件。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不久前,承载着满满科技能量的和龙桑黄科技小院正式被中国农技协授牌,不仅让当地桑黄产业发展有了方向,农户致富增收有了盼头,更为将八家子打造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桑黄的产业基地提供了巨大助力。
农大学生常驻,产业发展有动力
科技带动产业,产业带动经济。吉林省科协推动,吉林省涉农高校研究生驻扎农村和生产一线的“科技小院”模式,不仅将科技的火种遍洒田间地头,同时研究生在实践中发挥科研带动作用,更加助推了吉林省科技进步与科技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
来到八家子镇南沟村桑黄种植基地,一栋栋大棚映入眼帘,棚内,一个个菌袋,一片片桑黄在这里孕育成长,成为这里冬天独特的风景。
“现阶段主要做菌棒,过冬之后马上入春,菌棒长满并完成转色之后,夏天就直接入棚。夏天和秋天温度相对较高,对桑黄菌段的生长比较有利。一般情况下,桑黄第一年过冬,第二年生长,总共会长3年,之后进行采收。”今年4月份,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杨应昆来到科技小院,那时的他不善言谈,而今介绍起桑黄的种种已是滔滔不绝。同时随着对科技小院的熟悉,他越来越适应这里的生活。“我的导师李玉院士经常教导我们,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验中解决,不明白的就向老师请教,感觉自己提升了很多。”
入驻半年多以来,杨应昆搞科研、做试验,开展桑黄技术咨询、培训等工作,和村民也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同时他也一直专注于食用菌种质资源库的建立,与本校老师一起,努力筛选当地最适合的桑黄种植品种。
桑黄根据生长的载体不同,分为杨树桑黄、桑树桑黄、暴马丁香桑黄等品种,2013年以来,为了能“正本清源”,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付永平走遍全国各地,从事食用菌种质资源的收集和鉴定工作,并最终厘清了八家子的桑黄种植品种为杨树桑黄,为进行下一步的食用及药理分析、产品研发、提升桑黄附加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科技小院成立,让师生们都备受鼓舞。付永平说,科普、产业推进,这些工作并非通过一己之力就可以完成的,需要省科协的大力推动与支持,同时,科技小院也为研究生的培养和成长提供了更多空间,“这种模式督促老师到基层,学生长期驻扎,更加促进了小院运作和产业提升。”
全产业链贯通,乡村振兴有底气
近年来,吉林省科技小院的建设工作加速推进,不仅解决了科技下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也同时为打造全产业链、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格局打下坚实基础。
要发展桑黄产业,构筑完整的桑黄产学研销链条必不可少,有了优质菌种,并对种植、管理、采收等各个环节精准把控,才能最终形成优质的桑黄原料,进行深加工,最大程度提高其附加值。
目前,八家子镇已经形成了公司+村集体+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产业模式,不仅带动当地桑黄产业蓬勃发展,还辐射带动了和龙全域的桑黄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们在李玉院士团队的指导下,目前形成了稳定且优质的桑黄菌种,桑黄的产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高,并开发了桑黄茶、饮料、含片等多个品种,市场反馈良好。”吉林桑黄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桑黄研究院院长刘杰说,科技小院的成立为企业插上了科技腾飞的翅膀,研究生和老师入驻实现了对企业的‘零距离零门槛’的技术服务。下一步,企业将围绕乡村振兴积极进行技术推广和示范,让桑黄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出积极贡献。
作为当地桑黄产业的龙头企业,吉林桑黄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自2014年成立以来,便在科技的引领下做大做强桑黄产业,公司牢牢把控桑黄产业链两端,负责前端的菌种生产,菌棒加工和后端的产品回收加工销售,农户仅负责种植管理,这样就解决了农户种植桑黄的“愁技术、愁销路”的后顾之忧。目前,在公司的带动下,和龙市8个乡镇中有6个乡镇都进行了规模化栽培,辐射带动桑黄基地整体面积达2000亩,桑黄大棚2000余栋,桑黄种植规模600余万段,预计一产达产后将实现产值3亿元,二产加工后实现翻番。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科技助力产业发展结出的硕果,更是农民致富增收的最强讯号。